豆知识:日本手机支付源于FeliCa手机知识「豆知识:日本手机支付源于FeliCa」
最后又到了本周的日本豆知识环节了。首先我们先来说个国内的新消息,本周有消息称中国移动将要推广手机钱包业务,用户可以到中国移动营业厅更换SIM卡,之后就可以使用该SIM卡通过具备NFC功能的手机当公交卡了,上车刷一下手机就OK了,非常方便。其实手机支付的功能我们已经谈论了很久,只不过这一功能在国内始终没有普及,相反在日本市场的发展倒算是蓬勃,运营商也都有自家的手机制支付服务。今年我们在MWC中也看到了DoCoMo将自家的手机支付功能带上展台进行展示,而今天的豆知识也就出炉了:在日本,手机支付起源于手机中内嵌的FeliCa智能芯片。
FeliCa原本是推出的为非接触式IC卡而开发的通信技术,非接触式IC卡由读写时送出的载波引导而供给电力,由载波的调变与卡片读写沟通。FeliCa技术制造的智能卡可以无数次重新写入数据,因此早前这一技术大多应用在Suica这类的公交卡、或是职员证、学生证中。
FeliCa的常见应用领域(图片引自icmobile)
FeliCa这名字看起来很高端,其实这其中的含义还是很小清新的。FeliCa的名称是由英语中的“Felicity”和“Card”组合成的缩略语,简单翻译一下就是能为用户带来幸福的卡,而事实上FeliCa技术也确实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了。
应用了FeliCa技术的IC卡和一般IC卡一样都有适用于现金卡或识别卡的技术。另外,Felica除了使用在IC卡的芯片上,也同样可以使用在手机或手表中,而日本的手机支付业务也正是由此开始。
FeliCa手机贴到FliCa标记处就可以“刷”了(图片引自KDDI)
手机中使用的FeliCa芯片称为Mobile FeliCa IC Chip,这一芯片是由索尼与运营商NTT DoCoMo合资成立的FeliCa Networks公司开发的。起初配有FeliCa芯片的手机在日本只被当做公交卡Suica使用,随后DoCoMo、KDDI以及Softbank也都推出了各自的FeliCa支付服务,分别是DoCoMo的iMode FeliCa、KDDI的EZ FeliCa以及Softbank的S!FeliCa(旧称Vodafone!FeliCa),光是从三家运营商的服务明明就能看出,正是FeliCa撑起了日本的手机支付业务,让手机变成了“钱包”;而FeliCa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几乎全部都在日本市场。
FeliCa手机在机场也可以“刷”(图片引自anoword)
使用FeliCa手机也能买饮料哟(图片引自)
当然,随着之后NFC对FeliCa也确实造成了冲击,就连DoCoMo也都在NFC出现之后,计划着利用NFC展开支付服务。这样看来我们多少觉得有些心酸,早在2004年就将手机支付带入日本用户日常生活中的FeliCa,经过了几年的时间之后却似乎无力匹敌近两年兴起的NFC。虽然FeliCa功能在日本仍然有用武之地,但可以看到随后三大运营商推出的旗下新机要么只有NFC功能,要么就是支持FeliCa+NFC功能,我们也不得不承认NFC正在逐渐渗入用户的手机消费习惯,而对于用户来说,确实不管FeliCa还是NFC,只要消费的行为没有受影响就怎样都好。
重庆版权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