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行Root手机 史上最强安卓病毒爆发安卓手机杀毒软件「可自行Root手机 史上最强安卓病毒爆发」
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关于手机病毒的文章>>XcodeGhost探秘:苹果栽在源码病毒手里
XcodeGhost探秘:苹果栽在源码病毒手里
一向以封闭安全著称的苹果iOS系统,这次终于因为XcodeGhost事件在中国栽了一个大跟头。要知道在这之前,苹果的AppStore中只发现过5款恶意应用,但这次的规模显然比以往发现的加起来还多几十倍。究竟苹果做错了什么,才导致了这次的XcodeGhost事件?
如果要厘清事情的本质,我们得先了解一种叫做源码病毒的东西。
源码病毒Ken Thompson Hack
在1984年的图灵奖颁奖仪式上,Unix之父Ken Thompson发表了一篇名为“对深信不疑之信任的反思”(Reflections On Trusting Trust)的演说,现在你还可以在《前20年的ACM图灵奖演说集》这本书中找到它。
Ken Thompson描述了这样一种场景,假如黑客在某个编译器中加入了两段代码:
第一段代码:让编译器编译出的程序都自然携带后门,黑客可以使用这些后门来做坏事。
第二段代码:如果编译器遇到疑似另一个编译器的源代码时,就加入第一段代码和第二段代码本身。
这样一来,世界上所有由该编译器编译而成的程序都会自带后门。假如你现在已经知道了该编译器生成的程序都有后门,并且由于某些原因你只能使用这个编译器时,你可能会希望利用这个编译器反编译自身,然后删掉让生成程序具有后门的代码,这样就能够拿回一个“干净”的编译器了。
但是第二段代码正是为了这一操作而生。当你执行上一个操作时,“干净”的编译器又会重新染上第一段代码。如果你依然只采用这个编译器作为工具,那么你永远都无法打开这个死结。
源码病毒泛滥的后果
如果这样一种携带源码病毒的编译器成为了绝大多数人使用的工具,那么这种病毒就能够悄无声息地入侵所有使用该工具编译成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这些软件可以是QQ、微信等沟通工具,也可以是网银、支付宝等金融工具,又或是微软Windows、苹果OS X等操作系统。如果你想用杀毒软件、debugger程序或新编译程序等来制止它,你怎么知道这些程序不是由该源码病毒的编译器写成的呢?
这种源码病毒发展到最后,就是整个数字世界会不可抑制地被完全“污染”。如果你想找一片净土?或许你只有用最原始的机器码,重新造一个编译器来构造新的数字世界了。
Ken Thompson想告诉我们什么?
这篇《对深信不疑之信任的反思》,实际上表达了Ken Thompson对当时软件产业的担忧。
我们是否对并非完全由我们书写而成的代码太过信任?
我们是否应该对编译器等“代码生成器”抱有一定疑问?
我如何确认我的编译器是“正常的”而不是“加入了源码病毒”?
这些问题在32年后的今天已经有了解决方案,譬如校验数字签名或是哈希值。但Ken Thompson这种抱有怀疑的态度,仍旧值得每一个程序员学习。
关于XcodeGhost
XcodeGhost就是类似Ken Thompson所说的那种源码病毒。当然,它并不具备Ken Thompson Hack的第二段代码特征,无法感染编译器。
但是XcodeGhost作者依然能够通过这个被修改过的XCode,让其编译出的iOS应用都入了后门。(Ken Thompson Hack的第一段代码)
由于Xcode几乎是生成iOS应用的唯一工具,而且苹果官方的下载源又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下载极慢,再加上国内码农在墙内生活养成的用百度搜索来下载各类应用工具的习惯,一起导致了这半年内该病毒的广泛传播。
XcodeGhost能干什么?
目前已经确认的XcodeGhost后门有如下两个功能:
1.受感染App打开后会不断向特定服务器发送收集到的系统信息,包括:时间,应用名称及版本,本地语言,操作系统版本,设备类型,国家码等等。
2.受感染App在受感染iPhone中弹出内容由服务器控制的对话框窗口。
XcodeGhost作者通过第一个功能获得的信息来精确区分不同iPhone用户,然后再通过第二个功能实现进一步地攻击:可能是伪装成内购页面来套取你的iCloud密码;也可能是伪装成支付失败,请到某某支付宝付款的字样,来获得金钱等等。
当然,这种攻击也是非常好识破的。比如XcodeGhost在伪装内购弹窗时,你会发现它需要你输入Apple ID。但用过苹果的朋友都知道,Apple ID在iOS系统内部属于优先级很高的信息,内购弹窗一般都会默认填好Apple ID账号(除了AppStore之外),只需要你输入密码。所以一旦你发现需要手动输入Apple ID账号的应用弹窗,基本可以确定就是XcodeGhost的钓鱼行为了。
Apple公司这次有多大责任?
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责怪苹果:不管你的护城河建得多么坚固,不管你的应用审核多么严格,不管你的硬件多么“自足”,最终你还是被攻破了呀。
对,这次XcodeGhost事件可以算是苹果有史以来最大的安全事件。但苹果这回确实比较“倒霉”,因为遇上了源码病毒。
首先对于苹果的AppStore而言,这种病毒是无法检测出来的。为什么?苹果的应用商店审核只能确定App调用了哪些系统API,而这些被允许调用的API都是经过了重重检验,基本不可能跳出系统沙盒去获取非法信息。
但除此之外,苹果根本无法通过有限的人力物力去静态分析一个App到底能够怎么弹窗,就算你给了它们源代码也做不到。(如果可以的话,那就表示苹果每上架一款程序,都会将其代码整个逆向分析一遍,这个根本不可能做到)
那么有人会问了,这种攻击难道就无法避免了?确实,这种程度上的安全我们只能寄托于开发者的素质,但显然系统自身的沙盒隔离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譬如iOS开发者就将Apple ID设计成了很高优先级的东西,病毒制造者无法获取到该信息,那么他的钓鱼弹窗就和真实的内购弹窗区别开来了,这就是系统沙盒的作用所在。
诚然,苹果这回就算没有问题也是有问题。但追究其XcodeGhost传播的根源,国内封闭的网络环境确实是主要因素。(当然,开发人员“不干净不校验”的习惯也存在问题)
现在我们该如何做?
说到这里,其实大家也发现这次的“大危机”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严重。
首先,XcodeGhost大面积获取的信息都是常规信息,并不包含你个人的隐私资料。其次,包括各种弹窗在内的钓鱼攻击,其实也比较好分辨,你只要看哪个需要你输入Apple ID就行了。
最后,笔者也忠告,假如你最近曾经遇到过在第三方应用输入Apple ID的事情,请马上修改。假如你现在不记得了,也请马上修改,这样比较保险。
苹果回应已删除 多款app被置Xcode病毒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用户的诸多隐私也被主动或被动的“记录”在了这些设备之中,因此移动产品的安全性在近年来备受关注。作为移动平台的两大核心系统:Android和iOS在安全性上采取的策略并不相同,也是用户相互争论的焦点。
Android作为一个更为开放的平台,用户将其形容为一个没有保安的小区,但是家家都装备上了防盗窗。相对而言,作为闭环生态系统的iOS则一直被很多用户称赞,认为是最安全的系统之一,当然对于iOS用户们也有形象的比喻。iOS像一个拥有全面监控体系的小区,外人想要入内就必须层层检验,也正因如此用户大多不会采用“自保措施”。因此一旦有敌人“入侵”,那么面临的问题也将更为严峻。
iOS上一次遭遇安全危机恰好发生在去年iPhone 6上市前,后果十分严重,iCloud泄露了大量用户隐私一时间iOS系统的安全性遭受了用户的质疑。如今,iOS系统再遇难题,多款APP被置XcodeGhost病毒,当它们上传到AppStore之后,并被用户下载安装,它们会偷偷上传软件包名、应用名、系统版本、语言、国家等基本信息。(不知道今后这是否会成为iOS系统一年一度的“传统”?)
从病毒样本的分析看,这些泄露信息其实并不涉及太多的隐私问题,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值得注意的是,病毒拥有更多的权限,它们在iPhone/iPad上弹出钓鱼网站页面,可能骗取iCloud帐号密码,或者其他关键信息。
iOS 9作为苹果最新一代的iOS系统,此前的宣传口号就是稳定性,而在这个关键时刻出现这种问题显然会影响用户的信心,而且根据此前的报道iOS 9推送更新后,首日普及率因为12%要比iOS 8低了一些,更不及此前iOS 7发布后20%的普及率。当然,这也和此次iOS 9系统并无明显变化有关,但是数据上的波动还是体验出了用户对待iOS系统心态上的变化。
随着植入病毒问题“越闹越大”,苹果终于给出回应。苹果“强调”这次安全事件,是黑客诱骗应用开发者使用了修改过的苹果应用开发工具Xcode,从而将恶意代码注入至这些应用。此外,苹果还表示,已经从App Store删除了这些基于伪造工具开发的应用,同时正在与开发者合作,确保他们使用合适版本的Xcode去重新开发应用。苹果并没有透露,iOS用户采取哪种方式,来判断自己设备中有哪些应用是被感染的。据日前央视新闻给出的数据,目前约有350余款APP内置有病毒。
被植入病毒显然会影响用户对于iOS系统安全性的信心。随着大屏iPhone于去年9月份上市,iOS在移动平台中占据的比重稳步提升,正在逐步蚕食Android体系,作为iOS用户最多的区域之一,大陆用户已经成为苹果重点“关注”的对象,相比此次事件会让苹果吸取不少教训。那么iOS今后安全吗?
目前来看,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iOS在安全性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是没有哪个系统是绝对安全的,没有漏洞的,因此除了依靠苹果自身的修复和提升外,用户也要增加自己的安全意识,除了在官方平台下载应用软件外,还需对手机内的密码等信息保密。当然,经过此次危机后苹果必将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监管体系,提升安全审查的标准。
如今,除了植入病毒,用户隐私安全面临的挑战更多来自于钓鱼网站、诈骗短信和电话,甚至还有在某些社交软件中通过聊天等方式套取用户隐私信息等等,所以当被人或者应用、短信等提示获取密码时要谨慎对待,确保为官方时在进行交易。
如果对于自己设备的安全性还存在疑虑,那么可以将受到影响的软件暂时卸载,或者及时修改Apple ID密码、iCloud账户密码等等。目前已经公布的收到病毒影响的应用有微信、12306、滴滴出行、滴滴打车、高德地图、网易云音乐、网易功课开、中国联通网上营业厅、我叫MT、我叫MT2等用户安装较多的应用软件和游戏。
重庆版权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